位置:新加坡香阳环球厨师学院 > 院校新闻

带你走进新加坡生活化的课程教学

发布时间:2014-11-03      浏览次数:1523

根据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新加坡教育部还颁布了《公民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小学都必须按照大纲进行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学阶段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善良性情,使之具有强健的体魄,优良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具有爱国爱民的意识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中坚力量。

带你走进新加坡生活化的课程教学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育部特别蝙写了一套完整的教材,名曰《公民与道德教育》。在该套教材中,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包括6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所列明的各种主题;每一个范畴又划分为若干单元。

该套教材的编排与我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课本有着天壤之别。

翻开国内的课本,密密麻麻的文字充斥着整个页面,给人一种呆板、凝重之感。

与之相反的是,当你翻阅新加坡学校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本时,看到的更多是配图和大幅的空白页面。

明明是教材为何没有具体内容?难道要学生自己填写不成??

的确如此,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个章节——“终身学习与我”。课文的一开关就让学生思考终身学习的含义,并将自己所想到的填写在课本空白处;接着的第二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中发生的变化,自己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结果又是如何等;末尾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和计划。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动,却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

除了编排格式方面的差异之外,教材重点也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比方说,中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个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爱家庭。这些内容在我国的教材里是鲜为人见的。

《公民与道德教育》读本宣扬的不是勤劳朴实、见义勇为的大道理,而是鼓励学生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好公民。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强调的道德教育,不是仅仅着重于价值观导向的统一性和绝对性,而是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主体性发散思维,并教人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活泼多样的教学模式也与我国单向的灌输教学形成鲜明对比。

课堂上,老师通常采用讲故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和小组活动等方法,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富有心智刺激的团体活动,使学生觉得道德教学是富有挑战和趣味的学习。

在新加坡,对于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特别受到学生的青睐。比如,美国人该不该向日本的长畸和广岛投放原子弹,植物人是否应该被实施安乐死,牺牲个人生命保护公共财产是否人道,冒死救人该不该索要报酬,等等。通过对这些两难话题的讨论,老师有机会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二者不能兼顾时的道德取向,从而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和讨论,并让学生因此接触到更高层次的道德推理方式,寻找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也被大大提高了。尤其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讨论中会慢慢培养出多方位思考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通过这种教育,他们在面临抉择时,往往会在做出最终选择前进行更周详的思考。

课堂上,老师还经常播放多媒体课件,将同学们带入一些特殊的道德情境,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突出“人”与“己”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感觉、需要和利益,注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标准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